党建之窗

中共重庆大学委员会重庆大学2018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18-04-24    作者:

2018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统领,以追求卓越为灵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实施学校“十三五”规划,加快“双一流”建设,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在新时代努力为“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做出新的贡献。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师生党员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做好国家安全、保密和政治稳定工作。

2.扎实推进“三进”工作。把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面向全体干部师生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工作,把进教材作为“三进”的基础、进课堂作为“三进”的中心环节、进师生头脑作为“三进”的最终目的,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学大纲、进教案,进第一课堂、进第二课堂,进立场、进情感。

二、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抓好组织建设和本领建设。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进“党建质量年”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严从实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党建“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继续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评体系,持续开展好党建工作督查和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选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熟悉高等学校办学规律、有担当、有作为的干部。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抓好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加强干部精准培训和岗位历练,锤炼干部“八大本领”。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推动统战工作有新气象新作为。切实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

2.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切实履行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做到重点岗位全员覆盖、防控重点全程覆盖。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研究制定并严格执行《中共重庆大学委员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的实施办法》。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紧盯“四风”问题新动向,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对顶风违纪行为坚决查处。推动巡视整改向纵深发展,探索开展对二级党组织巡察。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

三、推进布局优化调整,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1.全面实施“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按照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加快推进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全面实施。创新学科发展机制,制定“双一流”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经费管理办法等,实施项目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优化学科资源配置模式。

2.推进学科布局优化和水平提升。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推动学科布局优化调整,理顺学院与学科的关系,规范学院设置,制定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以一级学科为建设对象,继续实施学科水平提升计划。推进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建设,大力实施跨学科合作支持计划,打造若干跨学科平台及团队,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打造“智慧能源”“先进制造”“新型城镇化”“人工智能”“生命与健康”学科群,实施人文社科振兴计划,大力提升人文社科学科水平,鼓励各学科群探索不同的建设模式,促进学科融合。

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一流教育体系

1.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制定并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构建中国特色重大风格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召开2018年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在全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价值观、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质量观,以及先进的教学观和教学发展观。深度推进本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源质量及培养质量。积极推进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体系。推行以研究性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审核评估整改工作。实施本科生荣誉计划,强化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交叉培养。制定本科生教育国际化专项方案,深化本科教育国际化进程。利用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实施暑期学校制度。进一步推动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健康发展。

2.构建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围绕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发展主线,继续实施好系列提升计划。落实学位点水平提升计划,全面完成学位授权合格评估,开展学位点动态调整。落实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计划,修订招生指标分配办法,试行本硕博贯通招生,全面推行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落实研究生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推行本硕博课程一体化建设,开展优质课程、案例教学和教学团队建设。落实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制定研究生优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评优,加强研究生高水平学术成果奖励,提高研究生学术贡献。落实学位论文质量保障计划,修订学位授予标准,加强质量后评估。落实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拓展与国外知名高校研究生院合作,试点学分互认。落实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计划,修订招生资格审核办法,制定导师规范并开展导师培训。落实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完成业务流程再造和服务系统升级,开展研究生教育研究。

3.全面提升学生工作质量。落实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持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学生荣誉体系。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推进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进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创作与推广,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继续实施“启航计划”“晨曦计划”。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协同机制。完善学生资助体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继续深造。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稳定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落实《重庆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细则》,增强辅导员引导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综合育人能力和责任。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奋力开创人才引育新局面

1.健全人才聘用和培育体系。制定绩效工资方案,构建以人员结构为主、以“双一流”建设任务为调控的学院整体津贴核算办法,发挥好绩效激励的导向作用。分类分层次设定人才培育岗位,按岗位给予培育资源,健全培育体系。强调履职尽责和绩效考核,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和近期规划,与各学院负责人签订任务责任书,将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学院考核和津贴分配的主要依据,加大津贴的激励作用,进一步调动学院积极性。

2.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对院士、千人、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重视培育和引进青年人才,严把“百人”引进标准,进一步优化“百人”聘用体系。深化“引智工作机制建设项目”,扩大资助范围。举办2018年度重庆大学优秀海内外青年学者论坛,加强海外工作站建设,提高海外招聘力度。制定由学院轮流牵头的海外引才行动计划,争取重庆市人才引进专项支持配套,开创人才引进工作新局面。

3.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启动职称评审、专业分级条件的修订工作,严格基本申报条件标准,重视教师的海外学术经历。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加强聘期考核,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建立健全以德为先,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突出评价研究成果的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贡献。

六、打造科研优势特色,全力提升创新能力

1.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强“1+5”科技创新体系内涵建设,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积极谋划面向未来学科建设的科研支撑领域,凝练和布局未来科技创新重点方向。积极谋划和参与国家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设。实施第二批科研后备拔尖人才培育和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建设计划、基础研究珠峰计划、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建立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需要的专职科研队伍。

2.推进基地平台建设。以重点实验室内涵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为核心,对现有基地平台进行分类梳理和优化整合,建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平台。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优化基地平台的学科布局,启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培育新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做好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地城镇、低品位能源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启动空天系统安全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建设,推动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能力升级。推进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3.实施人文社科振兴计划。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召开“重庆大学文科工作会”。加大对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跨学科交叉研究和重大项目支持培育力度,启动“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加强专兼职科研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平台创新能力,优化整合科研平台资源,引导科研平台水平提升、特色发展。加大智库建设力度,提高决策咨询服务能力,对接国家及地方战略需求。推进人文社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完善成果分类评价和考核奖励机制。设立学校人文社科发展咨询机构,探索建立人文社科发展研究院。推进学术期刊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七、拓展内外合作,致力扩大开放办学格局

1.加快国际化办学战略布局。提升辛辛那提联合学院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新增土木工程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质性合作,推进与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和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报工作。推进与九龙坡区合作共建国际校区,实现“师生集中学习,资源集中调配,学科集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使我校有海外学习背景的学生同比增长1000人次,毕业学生海外升学比例继续保持上升态势。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开拓海外办学点。新增2个来华留学创新实习实践基地。

2.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服务重庆市“八项行动计划”和“三大攻坚战”。积极推进共建重庆智能超算中心,构建智能领域开放共享支撑平台,共建中国工程院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积极推进中韩“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共建重庆大学-KETI技术合作平台。推进与两江新区等共建国际联合研究院、中意创新产业园等实质性合作。强化大学科技园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孵化引导。探索组建重庆大学理事会。成立校友企业家联合会,健全海内外校友组织。加强校友会、基金会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加大社会办学资源筹措力度。做好精准扶贫及对口支援工作。

八、强化统筹协调,努力提高保障水平

1.强化财务管理与审计。调整优化资金有效供给和支出结构。探索部门、学院资金管理模式改革,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机制,推动人员经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启动综合财务分析系统建设。全面推进项目库建设和三年滚动预算编制。完善政府采购及招投标管理体系,规范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行为。规范合同归口管理。健全审计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巩固审计信息化建设成果,落实审计全覆盖。健全审计问责机制,大力推进审计结果运用。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车辆处置。

2.完善后勤管理服务体制。调整后勤保障与服务的评价机制,建立与后勤管理服务岗位相匹配的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提升校园物业、绿化、维修等服务保障能力和服务效率。建设后勤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平台,加强后勤职工培训,提高后勤内涵发展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为目标,完善附属中学小学幼儿园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立社区共建组织,加强社区环境整治,稳步推进违法建筑拆除整治工作。做好“无违法建筑校区”“儿童之家”争创工作。积极推进老旧住宅区电梯安装试点工作。

3.加强公房管理和基本建设。制定《重庆大学公房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公房出租出借归口管理,优先保证教学科研用房需要。继续推进危险住房的处置工作。全面推进教职工住宅不动产权证办理,加快启动教职工住宅流转工作。改造商业服务区域,遴选优质服务商,引入24小时便利店,提升校园服务品质。加强规划设计管理,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控制水平。完成校园总体规划修编。推进A区立体停车库、B区多功能风洞实验室、虎溪校区博士生公寓、霍英东体育中心、立新楼等重点建设项目。完成A区中央“七七”抗战大礼堂、B二舍、虎溪校区博物馆展厅和AB地下通道等维修改造项目。完成科苑大酒店改造建设。启动“重大花园”二期建设工程。

4.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图书档案工作。开展大数据基础平台和大数据应用建设,建成“互联网+重大”基础平台和校园服务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建成一批服务师生的微应用,实现校园信息化自助服务,建成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升级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无卡交易和“扫码付”。进一步完善OA系统和无纸化会议系统。开发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文献资源总库,启动音乐图书馆建设。建立重庆大学史料资源库,完成“立德树人”网上展馆建设,推进学校历史文化研究。

5.规范校办企业发展。完成设计院等单位资产划转,完成校办企业资金监管系统建设,开展校办企业财务稽核及专项审计,编制校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推进对停业吊销企业的清算注销。做实重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重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发展,提高设计总量和水平。

6.提升虎溪校区品质。进一步提升社会化管理水平,完善和加强服务质量监督体系,提高工作精细化、科学化和师生满意度。完成“两湖”水质净化及公共卫生间改造,完善校门车辆门禁管理系统,加强学生社区日常安全管理。传承沙坪坝校区文化,创新虎溪校区校园文化,营造校区文化育人氛围。

7.提高统筹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清理和调整部门职能和编制,强化问责问效。紧盯目标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和任务落实,跟踪督办重点工作推进和重要决策实施。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强化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依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落实信访工作责任。统筹做好工会、教代会工作。健全离退休人员两级管理体制,切实做好离退休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启动九十周年校庆筹备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建设智慧化校园防控体系,持续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师生安全教育,维护学校安全稳定。